此篇内容为付费内容,内容会同步在小报童《人间松弛指南》更新,订阅用户如果想在小报童平台阅读,可以联系我。
1
一年前看完《再见绘梨》后,我想把它改编成音频故事。但因为成本和精力限制,这个想法一直被搁置。最重要的是,我根本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尽管如此,关于这个项目的念头却从未消失,总在某个瞬间跳出来提醒我。
类似的事情是不是很熟悉?某个被搁置的创业想法、没有结果的暧昧关系、学了一半就放弃的技能、买了却没看完的课程......
这些东西就像幽灵一样,虽然被暂时搁置,却从未真正消失。它们在你最放松的时候跳出来提醒你,在你刷手机的间隙里制造焦虑,在你准备开始新事情时拖你后腿。
有个说法是,真正让人消耗精力的,可能不是正在做的事,而是那些未完成的念想。因为未完成的状态,让你总牵挂着,想着未来是不是还有机会实现它。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切断那些注定无法完成,却还在驱使你不断投入的念想?
2
这种“幽灵”般的感觉,并非是你意志力薄弱或者过于敏感。事实上,这是我们大脑的一种出厂设置。
心理学上有一个专门的词来描述它,叫做“蔡格尼克效应”(Zeigarnik Effect)。这个效应说的是,相比于那些已经完成、有了结果的事情,我们的大脑会本能地、更深刻地记住那些“未完成”、“被打断”的任务。
就像你看一部悬疑剧,最让你抓心挠肝的,永远是那个未解开的谜底,而不是已经被侦探破解的案情。那个搁置的项目、那段没有结果的暧昧关系,对你的大脑来说,就是一个个“未解之谜”。它会持续地占用你的后台内存,在你最意想不到的时候跳出来,问你一句:“然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