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有个问题」首篇付费内容,有个问题的付费内容,还是会以回答问题为主,但不仅仅只是newsletter里那种浅尝辄止的回答,而是一些我长时间思考后,整理的回答。newsletter的内容更多是以问题来给大家启发,而付费内容则希望通过回答的思维方式,个人思考的整理,给到大家一个参考答案。

欢迎订阅!

第一期有个问题,如标题所示,是播客内容的脚本或者文字稿,与通过个人构思的回答而言,播客节目可能更偏向于采用其他形式,正如播客定位而言,想通过问题出发,来通过各种手段找到答案的节目。

播客第一期的选题是《01 乐高迷是怎样的存在?》。这一期是从我个人的好奇出发。

每次在商场见到乐高店,我都想买一个乐高产品去感受乐高 的魅力,但每次我都会因为高昂的价格放弃了。然而,价格却抵挡不了一些人对乐高的喜爱。这个究竟是为什么呢,乐高到底有什么魅力呢?乐高迷又是怎样的存在呢?

为了解决这些困惑,我决定去问问那些自称“乐高迷”的朋友。

朋友:

叫吾王同学:一个想用乐高创造世界的高中生

乐高潇潇:乐高收藏家

格鲁是大发明家:200万粉丝的抖音乐高博主

玩乐高的狮总Lion:玩乐是一种态度

脚本

开场

(片头音乐)
大家好,我是zac,欢迎来到「有个问题」。节目的第一期,我想从我个人的好奇出发。

(音乐开始)
我已经记不清我是什么时候开始对乐高感兴趣的。我此前从未接触过乐高,但在2年前,我意外发现了乐高的世界玩乐日,很喜欢玩乐这个主题。那之后我开始关注乐高。后来我发现一些人喜欢用“乐高迷”来做自己的标签,一些人则喜欢记录自己开箱乐高、拼乐高的时刻,还有人能够用乐高拼一些巨大的事物,比如汽车,故宫。当我看到这些乐高产品的时候,我脑海里会想象出乐高可以拼出万物,包括我们人类本身。然后,我开始对乐高迷这个群体产生了好奇。

(音乐结束)
此后,每次在商场见到乐高店,我都想买一个乐高产品去感受乐高 的魅力,但每次我都会因为高昂的价格放弃了。然而,价格却抵挡不了一些人对乐高的喜爱。这个究竟是为什么呢,乐高到底有什么魅力呢?乐高迷又是怎样的存在呢?

为了解决这些困惑,我决定去问问那些自称“乐高迷”的朋友。

身份认同

(旁白)首先,我想我们需要定义下怎样才算乐高迷呢?吾王同学是一个高三的学生,也是一名b站视频up主。他第一次玩乐高是14年前的事情了。

吾王:“迷是有很多种,因为它乐高也有很多方面。就比如说我刚才喜欢的人仔,或者是你很喜欢拼搭,然后乐高有很多种类,比如说机械组、砖块,你可能不是乐高,你所有的方面都喜欢。但是我觉得你只要热爱乐高,热爱乐高这个系统里面的任何一个,并且付出你的一些时间,或者是你的努力,你自己的想法在里面,我觉得都算是乐高迷这个称号。“

(旁白)迷,着迷的意思。不单单是喜欢,而对乐高本身有足够的热爱,才能成为乐高迷吧。音乐开始)对于喜欢,我们都有相关的经验。比如你对某个歌手的歌曲情有独钟,却不去想参加这个歌手的演唱会。这种浅尝辄止的喜欢只是一个兴趣的触及而已。

(旁白)而热爱,是你内心里情绪的流动。歌迷能够对某个歌手的歌曲听千百遍,依然能被歌曲里的情绪所打动。而乐高呢?在90年前,乐高只是一个在丹麦比隆小车间里的小型木制玩具公司,到现在却得到了全世界的喜爱,并拥有大量的乐高迷。可能很多人无法理解了,我也困惑过。但我慢慢意识到,热爱好像都是从最简单的喜欢而开始的。歌迷也是,乐高迷也同样如此。

格鲁:我觉得乐高迷,大家喜欢上乐高肯定都是因为其中的某一款产品或者某一个系列的一个产品。就像我也认识了很多的乐高玩家,包括有很多参加那个乐高大师的一些玩家。有很多人说都是小时候相对小的时候,喜欢上某一个系列。比如幻影忍者系列,就在一直追这种的。

我觉得很多一些乐高迷都是从一个产品给他带来很强的一个震撼。会感觉到原来乐高可以这么去玩儿这种的感觉。才慢慢的去接触到更多的产品。而且就是你乐高从你第一眼看到,跟你真实的动手去拼搭它,你翻开每一页的这个说明书,然后每一步的去拼完这种的体验。整体的这个体验比你当时第一眼看到他的时候,其实还要震撼。

到自己真正的上手去拼的那一刻,其实就已经入坑了。他就不会再离开的。他就会对这个产品的设计,很多一些东西,他会感受到是不一样的这种的体验。而这种体验就是会很令人着迷。

喜欢乐高的契机

(旁白)格鲁是一个乐高发明博主,已经玩乐高8年了。他的理解的确可以概括一部分乐高迷的想法,因为我在一些人的经历里听到了格鲁所描述的那种喜欢的感觉。作为一名PR的打工人的狮总,在小时候接触过乐高类似的玩具,当时只是觉得新奇,直到在美国留学的他第一次接触乐高。

狮总:在美国的时候。因为那时候留学可能也比较孤独,然后上课基本都是在晚上,有一些时间的时候就想找点事儿干。然后正好是第一年去的时候,赶上黑5,亚马逊有打折,然后看到有一个乐高还挺好玩的那时候是因为漫威这个主题而买来的。所以我严格意义上回回到乐高吭的第一套乐高是漫威的一套反浩克的一个机甲,然后那一套是基本就开启了我这五年的玩乐之旅。

其实那个套装特别小,它跟我现在拼的很多大套装,我自己设计大套装相比,都积木数量是非常少的。只有应该只有两个分袋儿。然后打开第一袋,然后看那个说明书是一个乐高小人儿。我记得很清楚那个乐高小人在打开一个小袋子,然后他其实就是教你们怎么去开袋儿,怎么去开始拼装在那个说明书上,我觉得这个感受特别的像回到童年的感觉,然后打开就开始拼。当天我记得晚上还有一个饭局,我就一开始就拼了两袋儿,然后后面再了两袋儿,那个滋味就觉得挺解压的。但是我还舍不得把它拼完就一开始还慢慢拼,后来其实现在买的多了,就拼的也很快了。一开始拼的时候,确实感觉是有一个要有一个上手的学习的过程,但总体来说门槛还是比较低。

当时第一感觉是很新奇,第二感觉就是回到了童年。然后第三就是觉得这个东西真的很解压,让我感觉到一种放松。在拼搭的过程当中,因为你是一砖一瓦的把1块1块的小专拼搭出一个完全的你一开始可能都没想到的东西,这种感觉是很奇妙的。

(旁白)对于玩乐高8年的乐高博主潇潇而言,第一次玩乐高的经历同样令人难以忘怀。

潇潇:我第一次玩乐高是在大约是十年前。那个时候我是刚毕业的一个学生,然后我就是心心念的想去拥有一个乐高,然后我就买了一个特别普通的一个speed的一个小车。那个小车我印象当中就是15分钟,我就拼完了。我的感受就是怎么会有这么精密的一个积木,它能让这个小车完整的连接在一起。我一方面就特别惊叹这种积木的精密度,另一方面我就沉浸在拼搭的这个里面,就是忘掉了这个世界其他的任何事。

第一次接触我第一次接触就很喜欢,但是之前觉得很贵。然后慢慢的去接触发现我从这个小车再到其他的这个系列,真的是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每一个系列可能对我的感受都是不一样,从此就开始了我这个探索乐高这个的之旅。

乐高的魅力

(旁白)可能很多东西在刚开始的时候,能给到很多人足够的震撼。但随着对该事物的了解,这种热情可能就会慢慢消散。不过,在乐高迷身上,我并没有看到他们有放弃乐高的想法。

吾王:我觉得当你真正第一次玩上乐高的时候,你那一瞬间你就会爱上它。就是你觉得你所有创造力都可以附加于积木这个载体之上。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后面买的多了也会越来越喜欢,就是会根扎在这个里面。当时我就会有一套警察局,然后一个帝国的战舰,当然算是海盗系列。就这两套我是玩了很久,我一直在网上就拼了,足足的拼,然后拼不同的造型之类的。但是我可能没有说过于多的去买新的乐高其他的产品。

然后一直是到我2018年的时候,当时是复仇联盟三就漫威的,当时很火的电影,然后乐高也推出了它一系列的产品性的套装。当时他就有什么钢铁侠、灭霸,然后蜘蛛侠的人仔之类的。那是让我重新喜欢上乐高,就是开始大规模的又玩起这个玩具来。因为它当时里面的机关设计的真的很精巧。然后我因为我小时候他做的真的就是一些城市组或者是幻影忍者那种。但我没有觉得他和我喜欢看的电影去结合起来。所以2018年回归的时候,我觉得带给我又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我觉得乐高吸引我的点大致就是两个。一个就是,它有非常强的这种拼搭的创意属性,你可以把你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去拼装上面。然后另外一个我觉得就是他人载的设计是乐高这个领域很重要的一点。因为很多人也有不玩积木,然后就专门去收集他人仔。但是我也有很多人仔收藏各个系列的,比如说星球大战、漫威,然后幻影忍者就诸如此类。然后他们这些他有乐高自己的原创系列,也有一些IP系列。然后这IP系列就会和各个大热的美剧,比如说这几年很火的怪奇物语,神秘博士,包括科学大爆炸、老友记等等等等。平常会看这些片子,然后和乐高结合起来,就是一个相辅相成的一个事情。

(旁白)吾王同学并不是唯一因为IP而再次迷上乐高的例子,因为与各种热门的IP合作,乐高总是能以新的方式来到更多群体的视野里。

这也得益于乐高的营销策略。事实上,乐高2000年前后分别买下了《星球大战》、《哈利波特》的IP授权,2015 年,乐高与电影《侏罗纪世界》合作推出了主题式的乐高玩具与游戏,其后,乐高推出《冰雪奇缘》系列的积木玩具。这些IP合作吸引到了各种群体,让乐高产品具备更新鲜的活力,也能加强与玩家的粘性和联系。

当然,我觉得乐高的魅力更离不开乐高产品本身的体验。

狮总:自从回到这坑里之后,基本上每个月买一套,可能就是说每个月买几套这样子。因为当时在留学的时候知道这个东西不太好带,毕竟它体积比较大,而且有一定的重量,所以我在美国的时候买的都比较小的一些套装。当然那个时候也是可能有一个实习工作,赚了点钱之后再买,毕竟它是一个娱乐的支出,享受的支出。

然后回国之后,因为常住在国内了,所以也不需要去来回的搬动,也可以把一些成品套装进行展示。所以现在基本每月只要看到好的就会去买,可能每个月会固定买一个比较大的套装,就是价值在一千往上,或者砖块数在2 3000左右的那样一个套装。小的套装是随时随地都在买的,只要看到好价,我们玩积木的人,基本上看到好价钱就会想淘一套。因为你那些砖块,假如你不拼那个套装的话,也可以用来杀肉。一个乐高的黑化砂肉,就是把那些砖块用来自己拼搭,其他的东西就不按那个套装的拼打去拼法去拼。然后可以或者说把那些杀肉的专累积起来,有一些特殊的专收藏起来,这都挺有收藏价值的。

我觉得玩乐高对我来说,在之前留学的时候可能是为了对抗孤独。那么现在工作之后,就是一种缓解压力和调剂的一个手段。我们说万物皆可乐高,你可以把你的幻想变成现实。对于一部人来说,可能拼乐高是一件非常解压的。现在咱们生活压力这么大,你很难有一块整块的时间去静下心去做一件事情。我觉得拼搭砖块就是这样一个有给你一个时间,给你一段时间,然后你去沉浸式的去用你的指尖去施展积木的魔法,让他们组合排列成一种新的东西。

(旁白)乐高之所以能够解压,主要是因为拼乐高产生了任务心流。你会沉浸在拼乐高这件事上,把所有其他的想法抛在脑后。这也是我第一次玩乐高时最大的感受。4个小时的时间,转瞬即逝,余留的是拼完的成就感与满足感。

但这并不是乐高唯一的魅力,乐高还提供了无限创造的可能性。也正是这种无限创造,让格鲁把乐高看作是实现自己发明梦的途径。

格鲁:乐高不仅仅只有那种带凸点的积木块儿,包括还有很多的一些梁、轴,包括很多的像齿轮这种的不同的零件。而这种的零件就是相互的配合起来,它就是可以去做出各种各样的东西,它的创造属性一下子就上来了。也就是说从那个时候我就感觉到,原来乐高真的是你能想到什么,然后你就可以去做什么。

然后再加上从小其实就喜欢动手,喜欢拼装,喜欢自己去制作,然后从小就想可以当一个发明家的一个梦想。后来就感觉这样的乐高刚好是跟从小的这个性去是给对上了。从那之后,然后是慢慢的开始了解乐高,然后从开始了解一些基础的零件,然后到慢慢的开始去购买很多的一些套装,然后去了解原来像跟乐高相关的这么多的一些玩法这种的,然后才慢慢的就接触到乐高这种的。

乐高的话,其实他很鼓励的是什么呢?就是玩家在逃脱说明书之后,然后你不断还能创造出新的东西,就利用乐高的零件不断的去创造新的东西。而乐高就是发展了100来年,它的整个的零件的体系已经可以说是就是你想做什么都可以用它的零件去实现。所以说它是一种很好的工具。然后包括现在的话,我们在做的一些作品,或者我们在研发的,在给大家去呈现的这样的一些一个个的乐高发明。也是在不断的努力去提高乐高创造的这样的一个玩法的一个上限,让大 家看到更多新奇好玩的,更多不一样的这样的一些作品。

乐高社群文化

(旁白)乐高的产品魅力,也让乐高公司的产品在全球得以大卖。根据乐高集团2023年财报显示,乐高全球门店的总数达到904家,半年总收入接近300亿人民币。

不过,产品并非带动乐高大卖的唯一原因,其中还在于乐高摸索出了一个消费者传承体系。乐高从很早就利用诸如探索中心、主题公园、乐高品牌店等体验式消费培育消费群体。另外,在你参与创造的同时,乐高会通过社区交流,乐高文化,让你成为它的忠实粉丝。

吾王:其实我认识的就是从乐高拓展的朋友,大致分为三种,也算是首先一个就是套喜欢套装,每次乐高出新品,他们就是回购一起去买。然后拼完之后你就互相分享观点,就是这款套装怎么样,他做的怎么样,他人才怎么样,性价比如何?然后第二个就是很喜欢的人,就是我通过这个我认识一个老哥,他我甚至最后还去他家里面玩了,他已经快40岁了,然后他就疯狂喜欢人仔,他喜欢八上世纪80年代的那个太空系的人仔,他觉得那个很有情怀。因为很多乐高迷也是 从小时候可能买不起乐高的,或者买过养号,然后就种下那个心里的根。然后对上世纪的游戏套装是非常有情怀的,然后也能讲述当时的一些文化和经历之类的。

还有一种就是我现在是在乐高的一个社区叫乐嘉。是一个目前乐高官方认证的这么一个社区,我们会自己做MOC,就是my own create,就创造自己的乐高。就不基于本身乐高出的操作,而是根据我们自己想。然后乐高每年会给我们寄一专,然后我们去拿这些创造出自己独一无二的作品,然后去参加展。就包括我今年去年暑假的时候,我去参加了FO节,是第五届F5节中国的。然后也看到很多其他地区大的作品,比如说广州,约个会,然后还有成都他们的那些很有地域性的这种作品。

然后我们我我这个是娱乐家,就是娱就是取自 河南的简称。我们当时也是做了河南的什么少林寺,然后什么电视台之类的,这些就组成了一个特别大的沙盘,很壮观。当然北京也有中国乐科china a的。大家都会根据自己地域性的一些特色,把这些朋友们聚集起来,去创造出独一无二一些作品。这是我觉得乐高迷很好的点,就是大家在谈乐高是这个事情上非常富有热情,很热爱。

狮总:因为我个人参加过很多包括世界玩乐日,包括一些乐高展会等等一些乐高的活动。所以我也认识不少乐高的米友,还有乐高的认证大师。我想说的就是像乐高认证大师,像侯维维,像蒋老师他们这些人给我传递的一个最重要的概念就是玩乐是一种态度。就是玩儿不只是玩玩,玩乐带给我们的一种积极的能量,帮助我们度过各种各样的难关。

乐高给我带来的就是结识了很多跨年龄的、跨圈层的伙伴,你会发现他们有的是学生,有的是导演,有的是生活中各行各业,有的是律师,有的是工业设计的,或者有的是做建筑师的。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爱好,就是玩乐高。可能因为不同的契机,有的人像我一样,是从IP角度,或者从解压放松,对抗孤独的角度。有的人他就喜欢拍这个定格动画,就喜欢用乐高去拍一些视频。同时还有一些人就是很纯粹的,他就喜欢用乐高去设计一些东西,去拼积木。设计建筑也好,还是设计一些花草树木,各种各样的东西它都能拼出来。这个就是我所认知的乐高的群体,他们有个共同的特性,就是都非常的有创意,都非常的有趣。跟乐高迷如果聊天的话,我觉得可能聊一天一夜都停不下来。

(旁白)社群文化对于乐高是非常重要的。其实,乐高把自己社群的用户分成四大类,分别是规则破坏者、信徒、会员和用户。 其中规则破坏者,是很多其他社群所没有的,这类人喜欢改造玩具,并且能够创造新产品,他们可能和乐高的研发人员是处于同一层地位的人。就比如那些乐高专业认证大师,获得这个官方称号的人,他们用乐高向世界来展现自己的创造力。

而信徒则是始终愿意跟乐高保持积极的对话,积极参加活动,给到乐高很多反馈的一群人。会员们会在社交媒体上、互联网上进行沟通,分享自己的乐高日常。用户则愿意买乐高的产品的这帮人。他们帮助乐高变得更加强大,而他们也因为乐高社群,因为与其他乐高迷的交流过程中感受到快乐,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也许,乐高迷是乐高特意打造出来的,因为就像潇潇所言:

潇潇:当我们通过一个玩具能够聊在一起的时候,我觉得乐高迷的存在才会那么有意义。大家在谈论这些乐高的聊天的时候,来把咱们这种愉悦的心情抒发出来,我觉得会是一种很幸福的感觉。至少在我在跟一些乐高迷沟通的时候,大家都是充满着笑意,然后非常的开心的去在聊这些东西。我觉得这种快乐可能只有乐高能够带给这些乐高迷。

乐高的价格

(旁白)我想乐高迷是很难放弃自己对于乐高的喜爱的。唯一能抵挡他们对乐高热爱的,可能是口袋里的金钱。几乎每个乐高迷都会觉得乐高本身很贵。乐高产品一般是300左右的价格,贵一点的可能是八九百,甚至上千。

狮总:成本这一块,我觉得它分为两种,一个是本身在金钱上的成本,另一块是你的时间和精力的成本。从经纪人的成本角度来说,国内的乐高迷们肯定都有一种非常好的省钱方式,就是去那种电商平台或者二手店去买。这样的话会省一部分成本。因为确实我觉得乐高在国内的定价还是相对来说比较高的,尤其是作为一个玩具来讲,当然你还得看跟谁比,因为有很多潮玩它也很贵,这个东西主要卖的还是一个IP尤其是有一些比如说星战的、漫威的、哈利波特的IP那你可能就得被那个IP去买单。它不只是一个淡淡的积木。那同样我觉得还有一点就是在金钱成本上,我们也可以去想方设法的省钱。如果说没有太多钱的话,作为学生党,那你可能买一套set你就可以拼出不同的花样。这其实也是乐高积木的一个与众不同之处。可能别的玩具你玩一玩玩儿一段时间就玩腻了。乐高根游戏有点像,可以拼了拆,拆了拼,这增加了它的可玩性。

(旁白)我第一款乐高产品是美剧《曼达洛人》里的战斗飞船。它便是我在拼多多上购买的。而正是这种高成本的消费,让一些乐高迷开始想一些解决乐高开销的办法。

吾王:基本上我所有的零花钱,然后还有压岁钱,基本上都贡献给乐高。其实我就比较感谢我的父母,因为他们很支持我这项爱好。每个月出一些新品或者我想做一些老屋的话,我也会跟他们去交流。就是我为什么要买这一套,然后他对我有什么,就是他对我意义是什么?

当然因为有些东西追,尤其是追剧,乐高很多绝版新品就确实很贵。所以说我们有时候买,也同时会出一些这些东西,基本上虽然说肯定达不到这个收支平衡,但是基本上。就是正常开销,就不会给家里带来太大的负担。同时因为做那个B站up主,每个月也会有一些激励计划,一些钱,然后也有些广告什么的。就不会对我是太大的压力。要太大压力的话,肯定会把爱好放在一边。

第一次去做了乐高ideas的一个套装,当时是那个梭鱼湾。当然最早期做视频肯定是灯光,然后什么写稿节奏什么都把握不是很好,然后做的也挺慢的,现在看但是那确实是我觉得我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些尝试。然后也发展之后变成我现在非常重要的一个爱好,然后也收获了一些粉丝。

(旁白)有乐高迷因价格而担忧,但也有乐高迷却在价格里找到了一个在拼搭之外的乐趣——那便是收藏投资。

潇潇:有一段时间我买了一盒蝙蝠侠系列的一个小汽车,然后它放在那里我一直没有拼。然后当我再次去查这款的价格的时候,我发现它已经由原先的200块钱涨到了300块钱,就短短的一个月时间。然后这个是我非常惊叹的,原来一个玩具它在短时间内竟然能升职,这个也是我对乐高有了新的认知的又一个开始。

我第一款收藏的是旋转木马,可能有一些小伙伴都比较喜欢的这一款。因为那个时候的价格在2500多。然后我当时就是我觉得它能从一千多、一千大几涨到2500多,然后我就买了一盒,结果就踩中了,很快的时间它就涨到了三千多。后来我就出掉了。
最多的时候就是得有二百多套。包括现在也是,几乎每天都在去是去有收藏。因为我是看到有一些我没看到过的,我就有一个冲动,就想拿过来。可能也是比较上头,对于乐高的这个喜爱也是到达了一定的111个1个度。然后对于想拥有这些所有乐高也是我的一个愿望。

(旁白)按照潇潇的话来说,对于乐高玩家而言,乐高是用来玩的“玩具”,而对于乐高收藏家而言,乐高这是一个艺术品。其艺术价值在乐高迷里的心里各有各的标定。

潇潇:如果要是说单纯从买卖的角度来看,那买卖什么都行。为什么非要买卖乐高呢?而且收藏也是,咱可以收藏文玩手串这些,包括那个表、车,虽然那些都比较贵,但是那也是收藏。但是为什么要收藏这些玩具呢?所以说这个当中肯定是有很大的热爱在里面。

首先就是当我觉得看见这些乐高的时候,我肯定是很兴奋的。我觉得这个点我觉得是应该是比较重要的。因为它是一个精神寄托的所在。不管是我之前在没有乐高的时候,我想拥有的时候,还是在现在我有很多乐高的时候,当我置置身其中的时候,我是会觉得他和我的朋友一样一直陪着我。包括再有别的收藏爱好者去去去要一些别的乐高。我要是出售给他的时候,那个时候我觉得是我精心培育的一个东西去去给另外一个爱好者的时候,这个是有精神寄托的,是这个差别。

乐高的影响

(旁白)我想可能是因为喜欢乐高,他们总能找到适合他们自己的角色。视频创作者,乐高发明家,乐高收藏爱好者……他们很愿意称作自己是乐高迷。他们认可自 己的身份,也接受这个身份带给我们的一切。

因为在深入乐高的世界后,所生活的世界会被乐高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