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内容为付费内容,内容会同步在小报童《人间松弛指南》更新,订阅用户如果想在小报童平台阅读,可以联系我。
1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讲到是什么是聪明,文章里说,“聪明”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就是把事情办成的能力。而把事情办成需要远不止数学证明和死记硬背。
这样的定义让人眼前一亮。它跳出了学校里那套'考试聪明'的框架,直指现实世界的核心需求。
但问题在于,什么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这种能力?
2
如果你问AI,什么是解决问题的能力?AI可以列出各种理论框架——认知能力、实践能力、情感智商、元认知......听起来头头是道,但总感觉缺了点什么。就像用显微镜观察大象,看得很清楚,但不知道在看什么。
但事实上,那些真正"会解决问题"的人,似乎从来不会这样分析问题。他们更像是凭直觉在行动——在混乱中保持冷静,在不确定中找到方向,在压力下做出判断。
所以,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换个角度思考:什么场景下,人们会特别强调"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案往往出现在这样的时刻:当一个学历很高、理论知识丰富的人,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却束手无策。
比如,你可能困惑过:为什么经济学家在投资中经常亏钱?为什么MBA毕业生在管理实践中表现平平?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的故事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这家公司聚集了当时最聪明的金融头脑——有诺贝尔奖得主,有顶尖的数学家和经济学家,但他们在1998年破产了。
这些例子指向一个现实:传统意义上的"聪明"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能是两回事。
3
这种矛盾背后,其实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聪明"在较量:Book Smart vs Street Smart。
Book Smart(书本聪明):擅长在有标准答案的世界里运作。他们能快速学习理论、分析数据、通过考试。面对问题时,他们的第一反应是:"我需要更多数据来分析这个问题的所有可能性。"
Street Smart(街头聪明):擅长在复杂现实中生存。他们具备敏锐的情境感知能力,能快速读懂局面。面对问题时,他们会说:"基于现有信息,我觉得应该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