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内容为付费内容,内容会同步在小报童《人间松弛指南》更新,订阅用户如果想在小报童平台阅读,可以联系我。

1

两年前,我做过一期播客,受访者因为相信微博大V的"内幕消息",他把攒了两年的积蓄全部投入股市,几万块钱在短短一段时间内蒸发殆尽。

最让他痛苦的不是钱没了,而是那种无法言喻的羞耻感——他不敢告诉家人,每天假装正常上下班,晚上回家还要装作什么都没发生。

这让我想起几年前看《至暗时刻》时的感受。电影里的丘吉尔面对纳粹逼近、国家危在旦夕时,那种绝望和孤独几乎要将人击垮。

但“至暗时刻”并非总是那么戏剧化。它可能不是一场战争或一次巨大的背叛,而是一次无声的裁员,一次耗尽心力的创业失败,甚至只是一段漫长的、找不到方向的迷茫。

那么,当一个人被这样的时刻击中时,他究竟是如何从中走出来的呢?

2

上周,我在有个问题newsletter回答了一个问题:一个人是如何废掉的?

这显然是人在低谷里另一种可能的结局。

那些真正"废掉"的人,往往经历的不只是外在的失败,而是核心身份的瞬间坍塌。一个把自己定义为"聪明人"的人突然发现自己被骗,一个以"努力就有回报"为信条的人发现努力也可能白费,一个相信"我能掌控自己人生"的人突然面临完全失控的局面。

这种挫折的杀伤力在于,它不仅带来经济损失或外在困难,更会让人对自己存在的意义产生全面质疑。"如果努力也会失败,那为什么还要努力?”

这就是"期待感的死亡"。

当一个人不再相信自己的判断,不再相信努力会有回报,不再相信明天会比今天更好时,就会陷入一种消极的自我强化循环:既然怎样都没用,那就什么都不做吧。

你很容易知道自己是否陷入了这种状态——做什么事情都没有正反馈,做什么都找不到足够的动力。就像手机没电一样,即使插上充电器,电量显示也始终是零。

特别是在当下,面临就业困难、经济压力的人越来越多,这种"期待感的死亡"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