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订阅人数219,最近新增1个朋友订阅!

8月,感觉更热了呀。

有个问题:你有过哪些「补偿童年自己」的行为?

最近,在x平台上看到这个问题,感觉很有意思。这个问题也在知乎上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有4000人关注,2000多人参与回答。可见多少成年人都在默默"补偿"着自己的童年。

补偿童年是指成年后通过某些行为来弥补童年时期未能满足的需求、愿望或遗憾。但这个现象的背后,其实是我们内在的一套"自我修复系统"在运作。这套系统由两大核心逻辑在主导:

从功能上看,补偿是一种"缺失填补机制"。 它是我们的心理在自发地识别童年的"未完成事件",并驱动我们去修复那些情感上的空白。它回答了"为什么"要补偿。

从体验上看,补偿是我们"重新养育自己的方式"。 它是我们用成年人的能力,去满足内在那个小孩的需求,重新给ta一次"被好好对待"的体验。它描述了"怎么样"在补偿

这两个机制相互作用:底层的"缺失填补"驱动我们采取行动,而上层的"重新养育"则决定了补偿的质量和深度。

而补偿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物质性补偿——最直接也最容易识别的形式。比如玩具收集、零食囤积、体验消费……这种补偿的特点是即时满足感强烈,能快速填补内心的"缺失感",但往往也容易过度,变成一种消费主义的陷阱。

另一种是情感性补偿——更深层但也更复杂的修复过程。比如:学会对自己温柔,不再像童年时那样严苛自我批评;敢于说不,弥补童年时被迫"懂事"的委屈;追求那些童年被认为"没用"而被阻止的爱好

我个人感觉自己好像是在“懂事”上弥补自己,所以成年后在“懂事”上渐行渐远,做了很多特立独行的事情。

在25期的「词汇解释」里,我提到了一个词:**必欲品,**指的是满足拥有欲望而非使用需求的物品。事实上,很多童年补偿其实都指向了"必欲品”。

我们要的不是那个东西的功能,而是"我终于可以拥有它"的心理满足。那个七岁时被拒绝的小孩,在三十岁时终于听到了一句"好的,你可以拥有"。

更多问题,可以查看:每日一问-第二季301-400

最近更新

如何从低谷里走出来?|人间松弛指南 | 有个问题

创作者经济

对于创作者,创作,以及创作经济的观察与分享

  1. 未来AI创作的一个方向可能是AI虚拟人设。C.AI这个平台满足人们跟一些人设对话。但如果从社交媒体的角度而言,创作者更多的自己包装人设,然后利用AI做图片、视频等内容来打造人设。利用AI做全虚拟社交媒体账号一直都有。只是手段从去年的图片、到现在的短视频、然后10多分钟的视频+音乐。另外商业化这块,可以了解下特赞旗下的Atypica.ai
  2. 为什么会上上面的想法呢?除了汗青打造的虚拟偶像yuri之外,更在于由Hashem Al-Ghaili制作的将汗青想法更进一步的AI影片Kira Vale,短片内容讲述了克隆人kira出生后在公司有意的引导下被推到公众面前继续当明星的故事,故事里的歌曲你可以在网易云、spotify等平台搜索到。也就是说,Kira Vale不仅仅是有音乐作品的明星,还被赋予了一段人设故事。这个做法有点像米哈游制作游戏角色的逻辑。
  3. 利用AI复刻科幻小说《带上她的眼睛》,1000 多组分镜,耗时 1个月。
  4. 其他AI作品:《Planet Thief 行星小偷》、《Oblivix Inc.
  5. 小红书支持长图了,支持导入微信公众号内容。

词汇

Escapist:是指"逃避现实者"或"逃避主义者",既可作名词指代那些倾向于通过幻想、娱乐等方式来逃避现实生活困难和责任的人,也可作形容词描述具有帮助人们暂时忘记现实烦恼特质的事物(如逃避现实文学、娱乐作品等)。这个词通常用于描述那些让人沉浸其中、暂时摆脱现实压力的文化产品,如幻想小说、科幻电影、浪漫喜剧或电子游戏等,在心理学角度既可能是健康的放松机制,也可能暗示过度沉溺虚幻世界而不愿面对现实的消极倾向。

丛林感: 是指一种原始、野性、复杂的环境氛围感受。既可以描述置身茂密自然丛林时产生的神秘、危险和未知感,也常比喻某种社会环境中竞争激烈、规则模糊、"弱肉强食"的状态。这种感觉通常伴随着既兴奋又不安的矛盾情绪,体现了面对复杂、不可预测环境时需要依靠本能和智慧生存的紧张感。在文学影视作品中常用来营造刺激紧张的氛围。

感觉很好,实际很好: 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或行为选择,既能带来主观上的愉悦和满足感,同时在客观现实中也确实产生积极正面的结果。这个表达强调了主观感受与客观效果的完美统一,即某件事情不仅让人感到舒适、快乐和满意,而且在实际层面也确实有益、正确和值得。它代表了一种难得的平衡状态,既不是"感觉好但实际有害"的短视快感,也不是"实际好但感觉痛苦"的被迫牺牲,而是真正的双赢局面。在生活中这样的事情相对稀少珍贵,通常需要智慧和经验来识别和把握。

观察:分享自己对生活的小观察

  1. 最近去电影院看了几部电影,发现很多人看电影的时候喜欢拿出手机。个人感觉是一旦电影里的某段叙事比较无聊,一些人就习惯拿出手机抵抗这种无聊,即便只是拿出手机看看时间,看看电影还剩多少。但好像现在电影90分钟的并不多,反而越来越长了。
  2. 因为看了电影,所以小红书经常能刷到某个电影的各种评价。我经常跟朋友说小红书的机制放大了碎片化评论的影响力。这好处是抵抗了原来节目评论区被单一声音的覆盖,比如你基本只能在播客节目的评论区里看到好的评价,或者坏的评价,小红书给到了让另一个声音得到了释放,并可以很快找到同频人。但坏处在于,这些声音频繁地出现在别人首页,会让人这就是全部。所以,你很难知道这个一部电影到底好还是不好,因为你可以看到一个夸某个电影好的帖子与批评的帖子同时在你首页。但这种评价只是放大了情绪,并不能作为你决策参考。在这种情况下,豆瓣评分汇集了一群人的意见,反而更有参考价值。
  3. 关于评分,事实上虎扑评分,让评分从大数据回归来衡量一个内容的价值,变成了一种即时性的反馈,变成了一种情绪的狂欢。这与上面小红书评论贴的逻辑是一样的。

阅读

创作者的原罪(さよなら絵梨)书评

藤本树短篇漫画《再见绘梨》巧妙运用 “剧中剧” 和伪纪录片手法,探讨创作者利用他人情感进行创作的 “原罪”,最终以角色放下镜头直面现实结尾,展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融合。

1.多重嵌套的叙事结构: 作品包含三个嵌套的 “电影”,分别代表母亲、绘梨和男主的创作视角,每一层都包含并覆盖前一层,最终形成完整的叙事。例如,母亲电影中莫名其妙的爆炸结局,在后续电影中成为推动情节的关键线索。

2.伪纪录片风格与漫画感的结合: 作品运用手持晃动镜头、低像素画面等伪纪录片元素,模拟业余拍摄质感,并通过漫画分格、对话框设计等手法,巧妙地展现 “拍摄者” 与 “被拍摄者” 身份的切换,模糊虚实界限。例如,旁白可以改变漫画分格形状,而剧中人对话框则受限于方框。

3.创作者的 “原罪” 主题:漫画探讨了创作者利用他人真情实感作为创作素材的道德困境。男主将母亲和绘梨的经历转化为电影素材,最终因逃避现实而遭遇车祸,最终放下镜头直面现实。例如,父亲在电影中的 “表演” 与真情流露的界限模糊,体现了创作者对素材的利用与操控。

4.遗憾与补救的循环: 作品中每个电影的创作都以遗憾结尾,但这些遗憾又在下一部作品中得到利用,形成一个循环。这体现了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反思和补救,却又不断陷入新的困境。例如,逃避母亲死亡的动机成为观众理解电影的关键,却未能帮助男主释然。

虚实交错的结尾:结尾画面中,银幕上的剧中人观看另一个电影中的自己,视线相互切割,象征着男主放下镜头后对自我和创作的重新审视。

特写 | 米哈游十二年:少年创造奇迹

本文讲述了米哈游公司从 2009 年几位上海交通大学学生组建工作室,到如今成为知名游戏公司的创业历程,展现了其创始人对梦想的坚持和在逆境中不断突破的创业精神。

1.草根创业:文章详细描述了米哈游创始人蔡浩宇等人在大学期间,利用课余时间开发游戏,并通过参加比赛获得奖金和经验,最终在 2011 年正式成立米哈游工作室的历程。例如,他们早期作品《娑婆物语》和《Fly Me 2 the Moon》虽然简陋,却展现了他们的技术能力和对游戏的热情。

2.坚持梦想:面对来自学业和资金的压力,以及来自大公司盛大的橄榄枝,米哈游团队始终坚持自主创业,追求创作自己喜欢的游戏。文章引用了蔡浩宇的博客文章,展现了他对梦想的执着追求。

3.团队合作:米哈游的成功离不开团队成员之间的紧密合作。文章介绍了团队成员各自的技能和贡献,以及他们之间基于共同爱好和理想的惺惺相惜。例如,早期团队成员身兼数职,共同克服了技术和资源的限制。

4.早期探索:米哈游在早期尝试了多种游戏类型和平台,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例如,他们尝试过 Flash 游戏、网页游戏,最终转向移动游戏市场。

碎片

1.别人(用户)根本不关心你关心的。

2.精简你的信息获取来源与数量。这个可以AI化吗?AI可以帮我定时清理吗?

3.生活就是在竞技场中度过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学到东西。如果你没有行动,那么你所学到的所有知识都过于笼统和抽象了。那样的话,它就真的成了贺卡上的格言。你不知道什么适用于哪里,什么时候适用。——naval

4.每秒是不相等的。早上精力充沛的一个小时工作,相当于晚上疲倦时三个小时的工作。—— David Perell

5.复仇是甜蜜的,而且不会发胖。 ——希区柯克

6.尽量去说做到的事情,不要说想做的事情。因为你说多了之后,组织会产生一种错觉,就好像你已经做了

工具与玩具

1.mylens ,可视化一些内容,比如:timeline、mind map、quadrant、table、flowchart、bar chart、donut chart、line chart、board

2.Bear Blog,一个极简主义的博客平台,没有广告、追踪器和多余功能,只专注于你的文字。页面超轻量(仅2.7kb),加载飞快,隐私优先。几秒注册,立即开写,支持自定义域名。

3.Everything AI Chat ,一个现代化的 Everything 搜索客户端,将 AI 智能与极速本地搜索完美结合。支持自然语言查询,自动转换为 Everything 精确搜索语法,让文件搜索变得前所未有的简单和高效。

4.资源:英语语法学习

交流

如果你想评论、提问、探讨、建议或是赞助,欢迎给我邮件:[email protected] 或者telegram联系我~